English

滑坡泥石流危害大科学治理取得进展

1999-07-05 来源:光明日报 张玉玲 我有话说

我国地形的第二级阶梯上,山地落差大,地质构造复杂而不稳固,再加上汛期暴雨骤至,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注定了这是一个滑坡、崩塌、泥石流多发区,仅云南、四川、甘肃、陕西就有41万多处。

滑坡、崩塌、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性大,去年夏天,我国发生18万起此类灾害,造成50多万间房屋被毁坏,经济损失达270亿元。西北人民不会忘记,90年代初,甘肃省洒勒山滑坡中,滑下土石3100多万立方米,伤亡260多人。另外,交通也受到滑坡、崩塌、泥石流灾害的严重威胁,每年我国因此投入到20余条铁路干线的修复费、改建工程费高达7000万元以上。1982年7月18日,四川云阳鸡扒子老滑坡复活,180万立方米土石滑入长江,直抵河槽并达对岸,填高河床30余米,使江岸南移50米,长江航运彻底中断7天,影响航运达1年之久,仅清航整治费就用了8000万元。

几十年来,我国地质科学界致力于摸清地质灾害的形成规律,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。他们不仅能有效地预报滑坡、崩塌、泥石流灾害的发生,还能因地制宜地综合利用土地,化害为利。据统计,90年代以来,每年由国家计委投入专款5000万元用于20个重点城市的滑坡整治,通过排水、打桩、削坡减载等方法,防治了灾害,投入效益比为1:10至1:20,投入一元钱能避免经济损失10元到20元。

国家“八五”科技攻关项目“平稳斜坡成因类型及稳定性快速评判”,能根据不同地形、降水、物质指标,快速判定山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,测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。1994年,有人发现石柱县沿溪镇的新址位于大滑坡体上,提出另选新址,后来经专家的调查及稳定性检测,判定是较稳定的崩塌堆积体,认为可以居住,这样稳定了人心,避免了重新搬迁的损失。去年汛期,国土资源部派出15个工作组奔赴19个地区指导防治,成功预报了52起较大规模的地质灾害,避免了重大损失,至少使4300人幸免于难。

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周平根博士认为,滑坡、崩塌、泥石流的危害性固然大,但也不能说滑坡体上的土地就一无用处了,还可以因地制宜,科学地利用土地,提高土地的利用率。四川云阳县宝塔地区滑坡是一个20万年的古滑坡体,山体上住着4000多人,还有十几个渔塘。专家考查后认为,可以科学地处理此滑坡,不必谈“滑”色变,不必全部搬迁居民,建议排水处理,改渔塘为旱作,就能减少滑坡的可能性。果然,按照专家的方案治理后,古滑坡体上的宝塔地区安然无恙了。

据悉,今年有关部门将把几十年来创造的治理方法综合起来,形成防治规范,同时还将对全国滑坡、崩塌、泥石流多发区进行调查,制定汛期地质灾害应急预案,建立和完善监测网络,以加强对灾害的监测预报,防患于未然。此外,地质部门还要加大与水文、土地等部门的合作,走综合治理之路,共同研究防范和治理地质灾害的良策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